2025-01-22 10:24:39 來源: 許昌日報 作者: 鄧雷 楊紅衛(wèi) 石冠兵 呂超峰 任江鵬
我要分享:
成都大戰(zhàn)(此圖為AI生成)
泱泱中華,歷史何其悠久,文明何其博大,這是我們的自信之基、力量之源。
——習近平
堅鐔(此圖為AI生成)
(四)堅鐔:獨守南陽“合肥侯”
平定河北、圍攻洛陽、獨守南陽,南征北戰(zhàn)英勇無畏、屢建奇功;興建都城、開耕治水、興辦學校,治國理政成績斐然、百姓稱頌……
“云臺二十八將”中,堅鐔或許不如鄧禹、耿弇、寇恂等讓人們耳熟能詳,但他的功績和能力毫不遜色。
堅鐔,字子伋,潁川郡襄城縣人,亂世中毅然投奔漢光武帝劉秀,開啟了一段波瀾壯闊的傳奇人生,因戰(zhàn)功拜揚化將軍、封合肥侯,成為東漢不可多得的將才與政治家。
●征戰(zhàn)河北、圍攻洛陽顯英豪
西漢末年,堅鐔曾在郡縣擔任小官吏,因辦事干練而上下知名。
更始元年(公元23年)十月,更始帝劉玄令劉秀以破虜將軍、行大司馬事持節(jié)北渡,鎮(zhèn)慰河北諸州郡。劉秀到河北后廣納人才,有人向他舉薦了堅鐔。劉秀親自召見堅鐔,問以政事,見其應對如流,非常高興,便委以主簿之職,負責軍政事務。
此后,堅鐔跟隨劉秀參加了平定河北的戰(zhàn)爭。劉秀消滅割據(jù)邯鄲的王郎等人后,仍有大小數(shù)十支農(nóng)民軍在河北地區(qū)堅持斗爭,成為劉秀占據(jù)河北的主要障礙。劉秀遂在黃河以北與各部農(nóng)民軍展開大規(guī)模作戰(zhàn),堅鐔先后隨劉秀擊潰活動于河北、山東、河南的銅馬軍、赤眉軍等農(nóng)民軍。
建武元年(公元25年),劉秀即位,拜堅鐔為揚化將軍,派其與諸將一起圍攻洛陽。當時,鎮(zhèn)守洛陽的是更始帝劉玄的大司馬朱鮪,曾參與殺死劉秀哥哥的事件,擔心投降后遭到報復,因而固守不降。
堅鐔策反洛陽東城守將,凌晨打開東門,與聞訊趕來的朱鮪大戰(zhàn)于武庫下。朱鮪雖然勢困,但洛陽城墻堅固,城內(nèi)兵多糧多,朱鮪固守城池,拒不出戰(zhàn),一連數(shù)月,劉秀都沒能攻下洛陽。
此時,堅鐔提醒劉秀,朱鮪不降的原因主要是怕遭到報復。恍然大悟的劉秀親自勸降,表示過去的事情既往不咎,朱鮪遂即投降。
●三次重傷不退獨守南陽
建武二年(公元26年),堵鄉(xiāng)人董在南陽造反,并抓獲了南陽太守劉驎。南陽是劉秀貴人陰麗華的老家,也是劉秀經(jīng)濟上的重要支撐。于是,劉秀命令堅鐔討平之。
堅鐔引軍赴宛縣,自選敢死隊乘夜登城樓,斬關而入,董棄城逃回堵鄉(xiāng)(今河南方城縣)。不久,劉秀屬下將領鄧奉因為不滿大司馬吳漢縱兵掠奪新野,舉兵造反,并攻破吳漢。
此時,和堅鐔一起督師南陽的右將軍萬脩病卒,堅鐔南拒鄧奉、北擋董,孤軍奮戰(zhàn)、堅守南陽。同時,因為道路被叛軍阻塞,堅鐔部隊的糧食給養(yǎng)也斷絕了。
與劉秀斷絕聯(lián)系一年多的時間里,堅鐔孤軍奮戰(zhàn),兵少糧缺,與士卒共勞苦,一起靠野菜充饑;每戰(zhàn)輒身先士卒,三次受重傷,仍奮戰(zhàn)不怠,以此才避免部隊潰散、被殲滅的命運。
建武三年(公元27年),劉秀率大軍親赴南陽督戰(zhàn),在堅鐔與岑彭里應外合下,平定了鄧奉、董之亂。戰(zhàn)后,劉秀任命堅鐔為左曹,跟從征伐。
●“合肥侯”治國有方
建武六年(公元30年),劉秀封賞東漢開國功臣,封堅鐔為“合肥侯”,加封合肥為其受封邑國,稱“合肥侯國”,又稱“皖侯國”。
東漢之前,合肥雖為軍事重鎮(zhèn)和商業(yè)都會,但城池規(guī)模不大,城墻為土筑且較低矮。堅鐔進入合肥后,特別重視合肥侯國的都城建設,將原來城池定位為都市重新改造,新建和改造后的合肥城布局規(guī)整、功能齊全,城市分離、攻守兼?zhèn)洹?/p>
堅氏一門四世封侯合肥近百年間,忠君愛民、勤勉務實,組織民眾開拓耕地、治理水患,并在各鄉(xiāng)開設店鋪(合肥今仍有侯店地名)、興辦學校,不僅使合肥的城市面貌發(fā)生了根本性變化,其政治、經(jīng)濟、文化等方面也在西漢的基礎上得到進一步發(fā)展。
可惜的是,這座被堅鐔“獨重”、后世苦心經(jīng)營百年的侯國都城,毀于東漢末期的一場戰(zhàn)火,外城損毀嚴重,內(nèi)城夷為平地,只留下“合肥侯”堅鐔智勇雙全、忠誠無畏的傳奇故事世代流傳。
臧宮(此圖為AI生成)
(五)臧宮:虛張聲勢的常勝將軍
面對自己人時,他勤力少言,謹信質樸,是個不善言辭的“老實人”;面對敵人時,他機智狡詐,虛張聲勢,把敵人騙得團團轉……
他就是“云臺二十八將”中的臧宮,臨機變通,多謀善斷,擅打逆風仗,曾“城門斷限”,以智謀安定駱越;也曾“鳴劍抵掌,馳志伊吾”,向往在邊塞建功立業(yè),不失為一名智勇果毅之將。
臧宮,字君翁,潁川郡郟縣(今平頂山市郟縣)人。他早年擔任亭長,后率賓客加入綠林軍,擔任校尉。追隨漢光武帝劉秀后,他勇猛勤勉,屢建戰(zhàn)功,最終定封朗陵侯。
●話少能干,沖鋒在前
關于臧宮的性格,《后漢書》記載:“勤力少言”“以謹信質樸,故常見任用”。
年輕時,臧宮曾擔任潁川郡郟縣的亭長(掌治安,捕盜賊之事)、游徼(掌巡察緝捕之事)等職,隨后率領賓客參加下江兵(綠林軍的一支),在軍中擔任校尉。
綠林軍大起義后,劉秀兄弟倆起兵于舂陵(今湖北棗陽),號稱“舂陵兵”,并加入綠林軍,共同抗擊王莽的部隊。因此,臧宮得以結識劉秀,并追隨他征戰(zhàn),成為劉秀最早的一批追隨者。劉秀見臧宮話語不多,做事勤勉,很器重他,把他收納為親信。
臧宮作戰(zhàn)勇猛,時常沖鋒在前,軍中諸將都夸他勇敢。建武元年(公元25年)六月,劉秀稱帝后,臧宮與其他將領統(tǒng)領大軍南出箕關,清剿盤踞在洛陽西南地區(qū)的流民武裝,經(jīng)過一年苦戰(zhàn),平定了這些地方。隨后,臧宮和祭遵又去討伐盤踞在涅陽(今南陽市西南部)、酈縣(今南陽市內(nèi)鄉(xiāng)縣)一帶的更始政權將領左防、韋顏。臧宮率領突騎(用于沖鋒陷陣的精銳騎兵)猛攻,左防、韋顏大敗,被迫投降。
消滅更始殘軍后,臧宮又隨征南大將軍岑彭繼續(xù)南征,圍剿盤踞在荊、楚地區(qū)的楚黎王秦豐,經(jīng)過兩年苦戰(zhàn),消滅了敵軍主力。隨后,臧宮單獨率兵徇江夏郡,先后攻克了代鄉(xiāng)、鐘武、竹里等地。因為南征有功,劉秀任命臧宮為輔威將軍,后改封為期思侯。
●虛張聲勢,逆境翻盤
經(jīng)過十年征戰(zhàn),劉秀基本統(tǒng)一中國,只有西南一隅的公孫述沒有被消滅。建武十一年(公元35年)三月,劉秀調集重兵,會集荊門,準備討伐割據(jù)蜀地的公孫述,揭開了蕩平天下最后一戰(zhàn)的大幕。此一戰(zhàn),臧宮將其智慧與勇猛發(fā)揮得淋漓盡致,徹底“揚名立萬”。
伐蜀即將開始之際,臧宮駐軍中盧縣(今湖北襄樊市)。這里是駱越人聚集地。當時,公孫述的將領田戌、任滿正與漢軍征南大將軍岑彭在荊門對峙。由于岑彭等人屢次出戰(zhàn)失利,駱越人心浮動,準備叛漢歸蜀。臧宮兵力單薄,估計難以控制局面。
恰好,屬縣送來幾百輛運輸車。臧宮頓生巧計,讓人乘夜鋸斷城門的門限(門檻),命令運輸車輛來而復往,出入城門,絡繹不停。于是,車聲轔轔,整整響了一夜。
駱越派來偵探消息的人,聽到一夜車聲不絕,看到城門門限也斷了,就傳語族人,說漢軍大部隊來了。駱越的首領聞訊,不敢再懷二心,送來牛、酒犒勞漢軍。臧宮排兵列陣,殺牛擺酒,款待、撫慰他們。駱越地方從此便安定下來。
“城門斷限”只是臧宮軍事生涯逆境反轉的“小案例”,在接下來的伐蜀之役中,他將上演更加精彩絕倫的虛張聲勢“大戲”,最終逆境翻盤,轉敗為勝。
攻破荊門后,岑彭、臧宮、劉歆率領3萬余人水陸并進,進逼江州(今重慶)。江州城固糧多,不易攻破,岑彭、臧宮繞城而過,率主力及降卒3萬直指墊江(今四川合川),攻破平曲(今四川合川東)。公孫述急調延岑、呂鮪、公孫恢等率重兵抵御漢軍。岑彭命臧宮率降卒5萬從涪水抵平曲,多張旗幟,廣設疑兵,牽制延岑之蜀軍主力,自率精兵乘船溯江而上直指成都。
當時,延岑率領大軍拒住沈水(今涪江東岸支流洋溪河),聲勢浩大。臧宮的情況卻很艱難,手下人多糧少,補給困難,好多士兵心存去意。見此情形,郡內(nèi)各縣地方勢力準備觀察成敗利鈍后,再決定究竟投向哪一邊。
臧宮本想率部撤回,可又擔心部下反叛、敵人追殺,一時猶豫難決。適逢劉秀派謁者率騎兵七百多人去見岑彭,臧宮當機立斷,假傳圣旨,把這些兵調到自己部下,壯大自己的聲勢。
臧宮命令部隊晨夜行軍,并故意打出許多旗幟,派人登上山岡,擂鼓吶喊。行軍時,步兵、騎兵分居兩岸,夾擁戰(zhàn)船浩然而進,呼聲震動山谷,讓延岑十分震驚。臧宮乘勢縱兵出擊,大敗延岑,斬首和落水溺死的敵軍一萬多人。延岑只身逃奔成都,他的士兵全部投降。
隨后,臧宮一路猛攻,先后攻克平陽鄉(xiāng)(今四川綿陽附近)、綿竹縣(在今四川德陽北)、涪縣城(治所在今四川綿陽東)、繁縣(今四川彭縣西北)、郫縣(今四川郫縣),斬殺公孫述弟弟公孫恢,前后繳獲節(jié)杖五條、印綬一千八百個。
建武十二年(公元36年)十月底,臧宮率領北線漢軍與吳漢率領的南線漢軍在成都城下會師,對成都形成合圍之勢。會師后,臧宮率兵進入小雒城門,耀武揚威地經(jīng)過成都城下,到吳漢軍營與之會晤。
吳漢見到臧宮,對他說:“將軍來時經(jīng)賊兵城下,震揚了威力,行走如風,照耀如電。然而窮寇難以估量,回去時希望你改行他道?!标皩m心氣高傲,哪里肯聽,仍從原路返回營地,敵人也不敢攔截他。
同年十一月十八日,吳漢、臧宮率部與公孫述在成都城下展開決戰(zhàn)。公孫述胸部中槍墜落馬下,蜀軍敗入城中,公孫述當晚去世。次日晨,延岑投降,吳漢、臧宮統(tǒng)兵入城。因為平定蜀地的戰(zhàn)功,臧宮先是被改封為酂侯,后又被定封朗陵侯。
潁川城郭(此圖為AI生成)
●老驥伏櫪,志在邊疆
經(jīng)過劉秀和云臺眾將的不懈努力,東漢初年,國內(nèi)戰(zhàn)事基本結束,但因為長期戰(zhàn)爭,力量比較薄弱,所以,面對死灰復燃的匈奴,東漢主要采取防御的方針和策略。
不過,匈奴的好日子沒過幾天。到了劉秀執(zhí)政后期,匈奴遇上連年饑疫,內(nèi)部紛爭反復,勢力明顯大不如前?!霸婆_二十八將”中碩果僅存的臧宮、馬武覺得此時正是收拾匈奴的大好時機,兩人一會兒將寶劍拍得啪啪直響,一會兒又擊掌盟誓,老當益壯的雄心仿佛飛到了伊吾以北,縱橫于大漠戈壁之上,希望能夠建立像衛(wèi)青、霍去病那樣的不世之功。
對此,《后漢書》記載:“臧宮、馬武之徒,撫鳴劍而抵掌,志馳于伊吾之北矣?!边@就是成語“鳴劍抵掌、馳志伊吾”的由來,“鳴劍抵掌”比喻勇士非常勇敢,“馳志伊吾”表示向往在邊塞建功立業(yè),充分展示了勇武開拓的大漢精神。
恰在此時,劉秀召見臧宮,讓他談一下對匈奴問題的看法。臧宮毫不謙虛地說:“臣雖老,仍愿率五千騎以立功!”劉秀笑著說:“你是個不服輸?shù)某賹④?,和你談匈奴的問題只有一個結果‘打’,因為你從來不把敵人放在眼里??墒牵捱€沒準備好,國家還需要休息?!?/p>
此后,雖然臧宮、馬武多次上書請求北擊匈奴,但長年征戰(zhàn)的劉秀擔心久戰(zhàn)疲國困民,便專門下詔給臧宮、馬武等主戰(zhàn)派,闡明自己與民休息的基本國策。之后,臧宮等人遂不再提用兵之事。
公元58年,漢明帝即位不久,臧宮也帶著未能北伐匈奴的遺憾,溘然長逝,謚號愍侯。如此有膽多智之將,未能在沙場盡顯風流,確有可“愍”之處。
(未完待續(xù))
編輯:楊儀 杜鵬勃 校對:劉朝隆
責編:王輝 終審:楊紅衛(wèi)
附件:
許昌日報客戶端(Android版)
請使用手機瀏覽器掃描
許昌日報客戶端(iPhone版)
請使用手機瀏覽器掃描
許昌日報社 版權所有 未經(jīng)允許 請勿轉載
地址:許昌市龍興路報業(yè)大廈 郵編:461000 豫ICP備:05010577號 經(jīng)營許可證編號:豫B2-20180241 業(yè)務電話:0374-4399669 值班電話:0374-4399669 郵箱:cn.21xc@fox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