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院路修復提升工程施工現(xiàn)場
許都路修復提升工程施工現(xiàn)場
來自全省18個地市的嘉賓曾到許都路實地觀摩,萬里交科的路面再生列車技術得到嘉賓們的高度評價。
路面再生列車
學院路(天寶路至永昌大道段)修復提升后,路面寬闊平整,車輛通行暢通有序。市民李先生深有感觸道:“每天上下班都要走這條路,重修后路況真不錯,開車心情都變好了!”
交通是城市的血脈。血脈暢通,城市才能健康發(fā)展。今年,我市再次將實施城市主干道修復提升工程納入“十項民生實事”,計劃對主城區(qū)10條主干道進行銑刨修復,全年完成不少于30公里。
這些道路的修復提升進度如何?具體的施工工藝、施工流程是什么?完工后對群眾出行帶來哪些變化?帶著這些問題,近日,記者實地探訪了部分修復提升路段施工現(xiàn)場,帶您一起見證城市道路如何“美顏”。
列入修復提升工程的10條道路
魏文路(新興路至永昌大道段)
八一路(魏文路至許州路段)
建安大道(軍分區(qū)門口至許州路段)
竹林路(龍興路至芙蓉大道段)
許都路(魏文路至學院路轉盤段)
學院路(蓮城大道至永昌大道段)
蓮城大道(清潩河至軍分區(qū)門口段)
青梅路(龍興路至永昌大道段)
龍興路(八龍路至魏文路段)
新元大道(文峰北路至新107國道段)
回應期待 道路修復提升出行體驗
前不久,《許昌市2025年度重點民生實事項目工作方案》印發(fā),將城市主干道修復提升工程寫進“十項民生實事”,對全市人民作出莊嚴承諾。
根據(jù)該方案,列入此次中心城區(qū)修復提升工程的道路共有10條,分別是:魏文路(新興路至永昌大道段)、學院路(蓮城大道至永昌大道段)、八一路(魏文路至許州路段)、蓮城大道(清潩河至軍分區(qū)門口段)、建安大道(軍分區(qū)門口至許州路段)、青梅路(龍興路至永昌大道段)、竹林路(龍興路至芙蓉大道段)、龍興路(八龍路至魏文路段)、許都路(魏文路至學院路轉盤段)、新元大道(文峰北路至新107國道段),全長36.6公里。除新元大道由建安區(qū)組織實施外,其余9條均由市級統(tǒng)籌、市和區(qū)分擔資金的方式實施。
民生實事的產(chǎn)生過程,是一個充分尊重民意、匯聚民智、科學決策的過程。去年10月,市政府發(fā)布《關于面向社會公開征集2025年市重點民生實事建議的公告》,市民群眾對修復提升城區(qū)主干道期望值很高。為此,市政府組建了專業(yè)的調研團隊,對中心城區(qū)道路進行了地毯式排查,再綜合考量民意、項目可行性等因素篩選整合,最終確定將這10條路納入年度工作臺賬。
在項目規(guī)劃設計階段,我市充分考慮路網(wǎng)流通需求特性,以降低工程造價、打造精品工程為目標,按照城市交通特性和相關配套設施的技術要求進行設計,注重處理好局部與整體、地下的關系,妥善處理地下管線和地上設施的矛盾,避免路面重復開挖造成浪費。
從廣納民意的熱忱、到專業(yè)團隊細致入微的排查、到審慎確定修復提升道路的深思熟慮、再到市八屆人大四次會議票決許昌市2025年度民生實事項目,每一個環(huán)節(jié)都嚴格遵守著民主決策與科學規(guī)劃的原則。這不僅是對民眾期待的積極回應,還是政府在城市建設過程中,堅守人民至上理念的生動詮釋。
以“民聲”定“民生”,讓“實事”真“實施”?!跋嘈烹S著這些道路修復提升,這些路面老化帶來的坑槽麻面等問題將得到解決,市民的出行體驗也將更加舒適。”市住建局局長鄭永輝說。
現(xiàn)場聚焦 緊鑼密鼓兌現(xiàn)民生之諾
3月13日17時,學院路修復提升工程施工現(xiàn)場依然忙碌。
路面攤鋪機發(fā)出低沉而有力的轟鳴,將滾燙的瀝青混凝土傾瀉在路基層上,數(shù)十名工人緊密協(xié)作,揮動鐵鍬迅速將瀝青混凝土鋪平,壓路機緊隨其后將鋪好的瀝青壓密壓實……不一會兒,剛剛作業(yè)的路面便如黑色緞帶般延展開來。
“天氣預報說明天要降溫、下雨,大家加把勁兒,今晚無論如何都要把這剩下的百十米鋪完!”在施工現(xiàn)場,萬里交科項目總工吳強正督導大家抓緊施工。
據(jù)了解,學院路是此次中心城區(qū)道路修復提升的重要路段之一,分兩段實施。其中,學院路(蓮城大道至天寶路段)長1808米,施工工序為銑刨重鋪(即銑刨→病害處治→透封層→瀝青面層施工);學院路(天寶路至永昌大道段)長2175米,施工工序為路面再生(即病害處治→瀝青再生→瀝青超薄罩面)。
作為施工單位,萬里交科中標后“第一時間”組建了項目部,實行項目經(jīng)理全面負責制;同時,還配備了項目總工、項目副經(jīng)理,抽調工程部、合同部、質檢部、安全保通部等職能部門精干力量,為項目順利推進保駕護航。
“學院路(天寶路至永昌大道段)的施工工期是29天。2月13日進場施工,3月6日完成東半幅路面再生。中途因天氣原因被迫停工了好幾天,天氣好轉、溫度回暖后我們加班加點、加壓奮進,按時序完成了修復提升任務?!眳菑娬f。
除了學院路,另外幾條修復提升的路段也在與時間賽跑:魏文路(天寶路至文軒路段)西半幅正在進行銑刨再生施工;竹林路(文軒路至芙蓉大道段)、青梅路(文軒路至永昌大道段)養(yǎng)護施工已完成,根據(jù)天氣情況按照計劃時間節(jié)點進行后續(xù)瀝青罩面施工;龍興路(八龍路至魏文路段)養(yǎng)護施工已完成,擇機選取周末進行銑刨攤鋪;建安大道(軍分區(qū)門口至許州路段)、蓮城大道(清潩河至軍分區(qū)門口段)正在進行注漿灌縫施工……
另外,許都路(魏文路至學院路轉盤段)道路修復提升工程項目采用政府采購模式,已于去年11月16日開工建設,目前主路面再生已完成并正常通車,剩余魏文路路口、學院路轉盤路口及道路兩側停車位預計4月份進行銑刨攤鋪。
需要特別說明的是,八一路(魏文路至許州路段)、魏文路(新興路至天寶路段)因涉及供熱管網(wǎng)及雨污水管網(wǎng)建設施工,在綜合考慮本年度供熱管網(wǎng)、雨污水管網(wǎng)項目、道路修復提升實施情況后確定施工時間。
工藝探秘 科學修繕打造精品工程
裂縫、麻面、局部沉陷、平整度差等是混凝土路面較為普遍存在的病害,根據(jù)路面破損程度不同,修復提升采用的施工工藝也有所不同。
那么,此次我市道路修復提升用到的施工工藝是什么?“非開挖檢測加固、路面再生、銑刨重鋪、超薄罩面等工藝,在當下城市道路養(yǎng)護領域廣泛得到廣泛應用,這些工藝易于控制、操作方便靈活,銑刨下來的舊料可以直接回收利用,實現(xiàn)了環(huán)保效益、經(jīng)濟效益的雙贏?!眳菑娊榻B。
非開挖檢測加固技術是對道路的“微創(chuàng)手術”。該工藝首先采用三維探地雷達對道路深層隱蔽病害進行全方位精準定位,再根據(jù)道路病害情況制訂具體處治方案,采用非開挖檢測加固技術對道路沉陷、脫空、濕軟、裂縫等病害進行綜合處治。相比傳統(tǒng)大開挖施工方案減少交通影響、節(jié)約工期及經(jīng)濟投資。
路面再生工藝被稱為舊路重生的“魔法”。施工時,路面再生列車宛如一臺精準的“路面雕刻機”,將表面的破損、車轍、坑洼等瑕疵一一“雕琢”去除。銑刨產(chǎn)生的舊料將被直接回收利用,采用泡沫瀝青與銑刨舊料均勻拌和,形成具有一定強度和路用性能的再生混合料,用于道路面層鋪設。該技術最大程度地利用了舊路面材料,降低了對天然資源的開采,有效節(jié)約了資金成本。另外,這種工藝施工速度快、對交通影響小,適用于病害不太嚴重且交通不能長期中斷的道路。
銑刨重鋪工藝是對道路的全面“美顏”。具體而言,就是通過路面銑刨機將舊路面的面層銑刨去除,然后重新鋪設新的面層材料。施工過程中,路面銑刨機如同一位技藝精湛的“路面裁縫”,將破損、老化的舊面層像裁剪布料一樣精準銑削下來。銑刨深度可根據(jù)路面病害程度靈活調整,確保徹底去除“病根”。接著,施工人員在清理好的路面上噴灑粘層油,新的瀝青混合料被攤鋪機均勻地攤鋪在路面上,經(jīng)壓路機反復碾壓形成新的面層。這種工藝,適用于路面病害嚴重、大面積破損的情況。
超薄罩面工藝猶如精致的路面“保護膜”,是采用瀝青、集料等材料按照一定比例混合后,均勻攤鋪在路面上形成的薄而耐磨的表面層。施工中,首先要對原路面進行清潔、修補等預處理,確?!罢迟N”基礎良好;然后,專用設備將乳化瀝青粘層均勻噴灑在路面,它就像一層粘性十足的“膠水”;緊接著,攤鋪超薄罩面層。超薄罩面厚度一般在1至2厘米,雖薄但能有效改善路面的抗滑性、耐磨性和防水性,常用于路面狀況較好但需提升表面性能的道路。
不同的“病害”有不同的“藥方”,不同的路面有不同的施工工藝。去年11月29日,全省道路綠色低碳養(yǎng)護循環(huán)經(jīng)濟轉型升級對接觀摩現(xiàn)場會在許昌召開,來自全省18個地市的300多位嘉賓曾到許都路實地觀摩,萬里交科的路面再生列車技術得到嘉賓們的高度評價。
部門聯(lián)動 多方協(xié)同護航道路“美顏”
學院路(蓮城大道至天寶路段)工期8天、學院路(天寶路至永昌大道段)工期29天、龍興路(八龍路至魏文路段)工期2天、竹林路(龍興路至芙蓉大道段)工期15天……翻閱中心城區(qū)道路修復提升方案,每條路的施工工期一目了然。
“城市主干道是激活許昌發(fā)展動能的重要‘血管’,一刻也拖不得、慢不得、等不得?!边@是全市各級各部門凝聚起的共識,更是履職盡責、擔當作為,一切圍繞項目轉、一切盯著項目干,真正用項目說話、用行動說話、用實效說話的行動準則。
為推動項目早開工,在市政府的統(tǒng)一調度下,市住建局、市發(fā)展改革委、市財政局、市公共資源交易中心、市自然資源和規(guī)劃局等相關部門和魏都區(qū)、許昌高新區(qū)、東城區(qū)通力合作、打破常規(guī),開辟綠色通道,快速有序規(guī)范手續(xù)辦理,為項目順利開工奠定了基礎。
為確保工程建設質量,市城市更新工作專班辦公室一方面加強與施工企業(yè)溝通對接,主動解決施工難題;另一方面組織轄區(qū)責任單位、市質監(jiān)站、市安全技術中心和設計、施工、監(jiān)理等部門對施工現(xiàn)場進行情況摸排,提出質量、安全指導意見,強化規(guī)范施工、確保質量過硬。
為避免同一條道路重復開挖,市城市更新工作專班辦公室組織召集市自然資源和規(guī)劃局、市住建局、市水利局、市城投集團、東城區(qū)、魏都區(qū)、許昌高新區(qū)、施工單位萬里交科公司,對2025年已完成招投標工作的道路銑刨項目與本年度近期計劃實施的供熱管網(wǎng)、雨污水管網(wǎng)項目重復路段進行現(xiàn)場確認,形成了一致意見,并根據(jù)實際情況調整了項目實施清單和施工計劃,使各單位做到心中有數(shù),合理安排工期,有效避免了同一條道路“拉鏈”式反復開工建設的情況。
此次修復提升路段主要集中在人口密度較大的東城區(qū)、魏都區(qū),施工期間會給群眾出行造成一定影響。為減少施工對市民出行的影響,他們打破常規(guī),采用半幅通行、晝夜施工和壓縮工期等方式,全力推進道路銑刨工作,在保證工程質量的同時,盡可能方便群眾出行。
“1月3日完成招投標,氣溫回升具備施工條件后于2月13日全面開工。目前,各路段均按時序推進修復提升工作,預計4月底前道路能夠恢復正常通行?!笔谐鞘懈鹿ぷ鲗0噢k公室項目推進負責人李鑫表示。
群眾點贊 路暢業(yè)興造福許昌百姓
3月16日,雨后新晴。
在魏文路(天寶路至永昌大道段),銑刨機器伴隨著轟鳴聲緩緩前行,猶如一位辛勤的“工匠”,將破損的路面一點點“打磨”?,F(xiàn)場施工人員緊密協(xié)作,有的操作設備,有的指揮交通,現(xiàn)場秩序井然。
“以前道路坑洼不平,送餐的時候得格外小心,稍不注意就可能摔倒,還經(jīng)常擔心餐品掉出來。以后路修平整了,我們騎車更穩(wěn),送餐效率會提高不少?!睆拇私?jīng)過的美團外賣配送員張濤說。
道路修復提升方便了外賣員,對快遞員來說亦是如此?!鞍锷俨涣艘恍┮姿槲锲?,遇到坑洼路段,包裹顛簸容易受損。城區(qū)路況好了,包裹損壞率會隨之降低?!泵χ涂爝f的藏小龍表示。
“孩子在許都路小學上學,許都路是每天接送孩子的必經(jīng)之路。以前路面坑坑洼洼的,一到下雨天出行很不方便?,F(xiàn)在,路面又平又寬,這項民生工程值得點贊!”在健發(fā)御園小區(qū)居住的李一卓對修復提升后的許都路贊不絕口。
對于環(huán)衛(wèi)工人而言,平坦的道路也減輕了他們的工作負擔?!耙郧奥访婵油?,垃圾、煙頭很容易卡在里面,清掃起來特別費勁。現(xiàn)在道路平整,一掃就干凈,工作輕松多了!”負責許都路道路保潔的王女士笑著說。
許都路附近的很多餐飲商戶也深有感觸:“道路寬敞平坦后,不僅市民通行方便,而且來就餐的食客也明顯增多。良好的道路形象,讓我們城市看起來更有活力,大家心情都舒暢!”一家餐飲店的老板說。
此次城市主干道修復提升工程,精準對接群眾需求,暢通了城市交通脈絡,改善了市民出行環(huán)境。道路平整不僅保障了外賣員、快遞員、環(huán)衛(wèi)工人等群體的工作順暢,還為市民的日常出行、生活消費提供了便利。通過這一民生工程,正一步步提升著市民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讓城市發(fā)展成果更好地惠及全體人民。
中心城區(qū)主干道修復提升工程,絕非簡單地道路修繕,而是城市發(fā)展理念的深刻踐行,是對居民幸福生活的不懈追尋。隨著“紙面規(guī)劃”變成“實際行動”,一條條寬闊通暢的道路如同一座座橋梁,連接著民心民意、承載著民生福祉。讓我們沿著腳下嶄新的道路,向著更加輝煌的未來昂首闊步!
記者手記
以道路“煥新”繪就幸福底色
目前,許昌市中心城區(qū)主干道修復提升工程正如火如荼地進行,這場城市道路的“美顏行動”,不僅讓道路煥然一新,而且讓居民切實感受到幸福在升級。這一民生工程,是城市發(fā)展的生動注腳,彰顯了以人民為中心的發(fā)展理念。
城市道路,作為城市的脈絡,對城市的發(fā)展與居民生活起著關鍵作用。此次許昌將主干道修復提升工程納入“十項民生實事”,精準對接群眾需求。從前期廣泛征集民意,到專業(yè)團隊地毯式排查,再到綜合考量確定修復提升道路,每一步都凝聚著對民意的尊重與匯聚。這體現(xiàn)出政府在城市規(guī)劃建設中真正把人民的需求放在首位,將民生工程做到了百姓的心坎上。
科學的施工工藝與高效的部門協(xié)作,為工程質量與進度提供了堅實保障。路面再生、銑刨重鋪、超薄罩面等工藝的合理運用,針對不同道路“病害”開出精準“藥方”,既實現(xiàn)了資源的循環(huán)利用,又確保了道路的品質提升。與此同時,各部門打破常規(guī),協(xié)同共進,開辟綠色通道,合力攻克施工難題,規(guī)避重復開挖。這種高效聯(lián)動的工作模式,是城市治理能力現(xiàn)代化的有力體現(xiàn)。它不僅提升了工程效率,還最大程度減少了對市民生活的影響,讓民生工程更“民生”。
道路修復提升所釋放的積極效應正逐步彰顯。對市民而言,平坦寬闊的道路,是出行時的舒適安心,是奔波途中的便捷高效。無論是奔波在路上的外賣、快遞從業(yè)者,還是接送孩子的家長,都能深切體會到道路改善帶來的便利。于城市而言,暢達的交通宛如強勁引擎,驅動著經(jīng)濟發(fā)展的車輪滾滾向前。良好的交通條件,吸引資源匯聚,激發(fā)產(chǎn)業(yè)活力,提升城市的綜合競爭力。同時,嶄新的道路如城市的亮麗名片,提升城市形象,增強市民的歸屬感與認同感。
然而,在工程推進過程中,仍需關注細節(jié)。比如,施工期間雖采取了半幅通行、晝夜施工等方式減少對交通的影響,但仍可能給部分市民帶來不便,相關部門應進一步優(yōu)化交通疏導方案,加強與市民的溝通,及時解決市民遇到的問題。同時,工程完工后,也要建立長效的道路養(yǎng)護機制,確保道路長期保持良好狀態(tài)。
中心城區(qū)主干道修復提升工程,是城市發(fā)展與民生改善深度融合的生動實踐。它以道路的“煥新”,帶動城市的“更新”,讓群眾的幸福感、獲得感可感可享。期待更多這樣的民生工程落地開花,潤澤每一位市民的生活。
編輯:龔正明 劉靖雯 校對:劉朝龍
責編:毛志剛 終審:黃雙燕